华山之巅,剑气纵横。
十七岁的凌风手持青锋剑,身形如电,在绝壁间腾挪翻转。他的”流云剑法”已练至第七重,在同辈中罕逢敌手。然而此刻,他却眉头紧锁,剑尖在空中划出一个烦躁的弧线。
“还是不对!”凌风收剑而立,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,《流云剑诀》四个篆字隐约可见。
这是凌家祖传的剑谱,据说是曾祖父所留。三个月后,华山将举行五年一度的论剑大会,胜者不仅能执掌华山派,更有机会参悟失传已久的”太玄经”。凌风剑法虽精,却始终无法突破最后一重”云开见月”。
问题不在于他的剑招,而在于剑谱本身。
“…其势若云,其意如风,阴阳相济,方得始终…”凌风喃喃念着剑谱上的文字,这些古文对他来说犹如天书。他自幼习武,对文墨之事向来不屑一顾,如今却在这文字关上栽了跟头。
“怎么,又被这些’之乎者也’难住了?”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。凌风不用回头也知道,是师妹柳如烟。
如烟与他同年入门,却因幼时家学渊源,通晓文墨,常常帮他解读剑谱。但这次论剑大会,如烟也是参赛者之一。
“这’阴阳相济’究竟何意?剑招该如何配合内力运转?”凌风忍不住问道。
如烟轻笑:”凌师兄,不是我不愿帮你,只是这最后三页的心法,我也看不太懂。曾祖父的文笔太过古奥,若非精通古文,怕是难以参透。”
凌风长叹一声,将剑谱塞回怀中。他明白如烟的言外之意——这次论剑,各凭本事。
下山路上,凌风心事重重。路过山脚的清河镇时,他被镇口新贴的告示吸引了目光。
“文渊阁重金聘请护书武士,包食宿,月钱二十两。”
文渊阁是江湖上最神秘的藏书组织,据说网罗了天下奇书。凌风心念一动:若能进入文渊阁,或许能找到解读剑谱的方法。
三日后,凌风站在文渊阁高达七层的木楼前。接待他的是阁主墨先生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。
“凌少侠的剑法,老朽早有耳闻。”墨先生捋须微笑,”文渊阁确需一位武艺高强的护书人。不过,阁中规矩,护书人亦需习文,每月需上满十节文课。”
凌风一愣:”文课?”
墨先生点头:”正是。文渊阁弟子,岂能不通文墨?”他引凌风来到一间静室,室内仅有一桌一椅,桌上放着一面光滑如镜的琉璃板。
“这是…”凌风疑惑。
墨先生手指在琉璃板上轻轻一点,板面竟亮了起来,浮现出”Sino-bus“字样。”此乃来自南洋的奇物,名曰’思诺宝镜’,可连通万里之外的文师,进行一对一授课。”
凌风惊讶地看着琉璃板中出现的女子,约莫二十余岁,眉目清秀,正微笑着向他打招呼。
“这位是林先生,来自新加坡,精通古今中文。从今日起,她便是你的文课老师。”
凌风半信半疑地坐下,只听林先生开口道:”凌少侠,听闻你习武多年,对古文却颇为生疏。无妨,我们的课程将完全根据你的需求和兴趣来定制。”
凌风忍不住问:”如何定制?”
林先生笑道:”比如,我们可以从你正在研读的《流云剑诀》入手,通过解读其中的古文,来学习中文的精髓。”
凌风心中一震,这正是他所需!
接下来的课程让凌风大开眼界。林先生不仅逐字解读剑谱,还通过生动的图像和手势,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。当讲到”阴阳相济”时,她甚至用太极图来演示,让凌风豁然开朗。
“原来如此!阴阳相济并非指具体的剑招,而是内力的运转方式!”凌风兴奋地一拍桌子。
更让凌风惊喜的是,Sino-bus的课程时间灵活,完全配合他护书的值守安排。且是一对一教学,不必担心旁人嘲笑他基础薄弱。林先生总是耐心细致,根据他的进度随时调整教学内容。
一月过去,凌风不仅剑谱疑难尽解,更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古文字词,能够自行阅读阁中的一些典籍。
这日夜里,凌风在阁顶值守,忍不住取出剑谱,按照新悟出的心法演练。剑气流转,竟在身周形成一道若有若无的气墙,与往日的剑势大不相同。
“看来凌少侠近日收获颇丰。”墨先生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。
凌风连忙收剑行礼:”多谢墨先生引荐思诺宝镜之恩。”
墨先生微笑:”宝物虽好,还需勤学之人。你可知那日我为何选中你?”
凌风摇头。
“因为你眼中有着对知识的渴望,那种不甘被文字所困的倔强,与当年的我如出一辙。”墨先生望向远方,”武功与文墨,本是一家。武功练到极致是文,文墨悟到深处是武。可惜世人多偏执一端,难窥大道。”
凌风若有所思。
两个月转瞬即逝,论剑大会的日子终于到来。华山绝顶上,各派高手云集。凌风连战连捷,剑法比三个月前精进了何止一倍。
最后一场,对手果然是柳如烟。
“凌师兄,看来你这三个月并未虚度。”如烟剑尖轻颤,使出流云剑法第八重的杀招”云海翻腾”。
凌风不慌不忙,剑势圆转,正是新悟出的”云开见月”。双剑相交,竟无声响,如烟的剑气如泥牛入海,消散无形。
“这…这是什么剑法?”如烟惊讶。
凌风收剑而立:”仍是流云剑法,只不过我读懂了剑谱的真意。”
如烟怔了片刻,忽然展颜一笑:”我输了。凌师兄,恭喜你。”
按照规矩,胜者将获得参悟太玄经的资格。当凌风从掌门手中接过那卷传说中的经书时,不禁愣住了——经书上的文字,竟比剑谱还要古老艰深。
“太玄经乃先秦古籍,非通晓古文字不能解。”掌门叹道,”三十年来,无人能真正参透此经。”
凌风却笑了。他忽然明白,墨先生给他的最大礼物,不是思诺宝镜,不是文渊阁的藏书,而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。
回到文渊阁,凌风再次坐在思诺宝镜前。镜中的林先生听说他要解读太玄经,眼睛一亮:”太好了!我们可以从甲骨文、金文入手,系统地学习文字演变,再…”
窗外,月光如水。凌风一边听着课程介绍,一边翻看着太玄经上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符号。他忽然觉得,这个武与文交织的江湖,比他想象的还要广阔。
而在不远处的书架上,墨先生微笑着合上一本笔记,扉页上赫然写着:”文武兼修,方为大道——Sino-bus教育理念札记”。
江湖路远,学海无涯。对凌风而言,一段全新的征程,才刚刚开始。
Contact Us WhatsApp:+8618165329059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