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吙☆暒釹亾囨螚駃樂!”林小焰对着全息投影屏幕又打出一串火星文,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嗤笑声。作为新火星殖民地第一中学最特立独行的学生,她坚持用自创的火星文书写一切——作业本上爬满扭曲的符号,连考试答卷都像某种神秘密码。 直到那个雨天,她在图书馆古籍区撞见了那本烫金封面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当指尖划过”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铅字时,某种奇异的震颤顺着脊椎窜上来。管理员老陈头推了推圆框眼镜:”小姑娘,这是地球传来的老东西了,现在可没人读这些。”她却鬼使神差地办理了馆际互借,把沉甸甸的书本抱回了宿舍。 “老师,我想报名华文课。”当林小焰在sino-bus线上课程平台按下确认键时,虚拟教室的背景正飘着新加坡滨海湾的璀璨灯火。她的定制导师陈老师发来欢迎表情包——一只抱着毛笔的熊猫举着”加油”牌子,让她紧绷的肩膀莫名放松下来。
第一次上sino-bus的课就像闯入异次元。陈老师没有直接纠正她混乱的语法,而是展示了一段地球中二病论坛的帖子:”那些用’酱紫”有木有’的地球同龄人,其实和我们一样在寻找表达方式呢。”随后屏幕上浮现出新加坡中二学生的范文《我的华语情结》,作者用细腻笔触描写奶奶煮的肉骨茶香气如何唤醒语言记忆。
“今天我们尝试写封电子邮件。”陈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林小焰抓耳挠腮。她盯着空白的智能写字板,曾经信手拈来的火星符号此刻全都躲了起来。经过三次推翻重写,当带有火星特色的自我介绍终于配上标准标点发送出去时,对面马来西亚华裔同学回复的”你的故事好酷!”让她差点打翻营养剂。
转折发生在议论文单元。当讨论”方言保护是否必要”时,林小焰突然想起火星开发初期,老移民们偷偷用各地方言哼唱的思乡曲。她引经据典地论证语言多样性价值,甚至引用《论语》”君子和而不同”的观点。陈老师批注的”论点犀利!建议增加殖民地语言政策案例”让她兴奋得虚拟形象都冒出了星星特效。
最惊喜的是记叙文实践课。按照要求描写”最难忘的对话场景”,她将记忆拉回地球日那天——全班围坐在环形投影舱,通过sino-bus连线新加坡小伙伴进行语言交换。当那个叫阿杰的男孩用带着咖喱味口音的华语说”你的火星比喻很有趣”,而她终于能用完整句子回应时,舱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。
期末考核前夜,林小焰主动帮宿管阿姨的女儿辅导作文。看着小女孩歪歪扭扭写着”我妈妈是清洁星最亮的星星”,她仿佛看见当初那个固执敲击火星文键盘的自己。考试当天,她流畅地完成包含论坛跟帖、致地球理事会建议书等多种文体的考卷,甚至在修辞分析题里指出”火星文其实是种超现实主义修辞”。
领成绩单那天,陈老师的评语让她眼眶发热:”从密码到诗篇,你证明了语言从来不是隔阂的墙。”现在她的智能手环上挂着新加坡老师寄来的书签,背面印着”华文字里藏着整片星空”。而曾经嘲笑她的同学们,正围在她身边请教如何给地球笔友写一封得体的电子邮件——毕竟,谁不想收到盖着地球邮戳的回信呢?
窗外,火星的红色沙尘暴正在平息,透过穹顶玻璃洒进来的阳光,恰好照在那本被翻得卷边的《唐诗三百首》上。某个泛黄的页面里,夹着张新加坡同学寄来的明信片,上面用工整的华文书写的”你的故事,让我们看见火星上的银河”。
Contact Us WhatsApp:+8618165329059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