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o-bus新加坡线上定制课程|小太阳的华文变形记

“妈妈,华文课又要写作文了…”十岁的林小阳把书包重重摔在沙发上,愁眉苦脸地盯着作文本上刺眼的红叉。这个刚升上新加坡中一的小男孩,曾经是班上的开心果,却因为华文成绩垫底变得沉默寡言。他的记叙文总是干巴巴的流水账,写妈妈就是”她很温柔”,写运动会就是”我们跑了然后赢了”;更让他头疼的是那些需要分析课文主旨的阅读理解题,常常对着题目发愣半小时也憋不出一个答案。

转机出现在新学期的家长会上。班主任王老师拿出小阳的作文本,指着上面被圈红的句子说:”小阳其实很聪明,观察力也不错,但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。中一阶段需要掌握基础的记叙文写作技巧,比如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特点,怎样让故事情节更生动。”

回家路上,妈妈悄悄用手机搜索”新加坡中一华文辅导”,一条Sino-bus线上定制课程的广告吸引了她的注意——”定制化教学方案””情景式写作训练””趣味互动课堂”,这些关键词让她眼前一亮。

第一次视频上课时,戴着黑框眼镜的熊猫老师让小阳大吃一惊。”同学们好!”屏幕里的老师突然变成卡通形象,还调皮地眨眨眼:”今天我们要变身小侦探,一起破解记叙文的秘密!”原本紧张得抠手指的小阳噗嗤笑出声来。熊猫老师没有直接讲解枯燥的写作理论,而是先播放了一段校园运动会的趣味视频,然后问:”如果要把这个场景写成作文,你会抓住哪些细节?” “我会写同学们跑步的样子!”小阳举起手。 “很好!那怎么写才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呢?”老师引导道。在小阳支支吾吾说出”他们跑得很快”后,熊猫老师展示了两段范文对比:一段是”运动员冲向终点”,另一段则是”发令枪响的瞬间,小陈就像离弦的箭,红色运动服在风中猎猎作响,双腿几乎要和跑道摩擦出火花”。”看到了吗?”老师指着后一段,”具体的动作描写、生动的比喻、丰富的感官细节,这就是让记叙文活起来的魔法!”

接下来的课程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闯关游戏。在第一单元”人物描写特训”中,熊猫老师让小阳带一张全家福来上课。”我们来当小记者!”老师指导他观察照片里爸爸的皱纹、妈妈微笑时眼角的细纹、妹妹扎辫子时翘起的一撮头发。当小阳写出”爸爸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,却总能把我举得比云还高”时,连妈妈都惊讶地发现儿子开始用心观察身边的人了。

针对中一课程重点的电子邮件写作,课程设计了”小小邮递员”情景剧。小阳要扮演帮助邻居老奶奶写电子邮件的志愿者,从最基础的格式学起——称呼要顶格写,问候语单独成行,正文分段清晰。有一次写给校长的建议信,小阳最初写得官腔十足,熊猫老师却让他想象自己真的在和校长面对面聊天:”如果是你亲自向校长提议增加图书角,你会怎么说?”这番点拨让小阳写出”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看书,但课间只能在走廊打闹。如果能有个图书角,大家就能安静地享受阅读时光了”这样真诚自然的句子。

最让小阳兴奋的是”故事魔法屋”环节。熊猫老师带他们用”五感法”编织情节:写野餐不仅要说”我们吃了三明治”,还要描写”面包的麦香混着沙拉酱的酸甜,在阳光下像会跳舞的精灵”;记叙比赛时不能只写”我们赢了”,而要刻画”当最后一棒交到我手里时,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加油声,掌心传来的接力棒温度烫得像团小火苗”。

三个月后,当小阳在课堂限时作文里写出”妈妈的手掌像两片温暖的云,轻轻擦去我脸上的雨水,发梢滴落的水珠在路灯下串成晶亮的项链”时,连监课的班主任都忍不住在评语里画了颗五角星。

随着华文线上定制课程深入,那些曾经让小阳头疼的阅读理解题也变得有趣起来。熊猫老师教他们用”目的探测器”:遇到”这段话主要想表达什么”的问题,就先找关键句;碰到”划线句子有什么含义”,就去前后文找线索。记得分析《我的老师》这篇课文时,小阳通过老师反复整理学生作业本的细节,自己总结出”平凡举动背后藏着深深的关爱”,这个答案让熊猫老师在视频里为他竖起了大拇指。

学期末的华文测验成绩单让全家惊喜——小阳的作文分数提高了25%,阅读理解正确率从50%跃升到80%。更让人欣慰的是,那个曾经见到华文作业就躲进房间的男孩,现在会主动把学校发生的趣事编成小故事讲给妹妹听。在一次班级分享会上,小阳拿着自己写的《雨天的温暖》朗读:”雨水敲打着便利店的玻璃窗,像无数透明的小鼓槌。收银台阿姨看见我没带伞,特意把塑料袋套在我头上,塑料摩擦的声音和雨声混在一起,竟像首奇怪又好听的歌……”讲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中,小阳看见第一排的熊猫老师正对他比着胜利的手势。

现在的小阳依然喜欢画画,但他会在每幅画的角落配上小短文:”这只橘猫午睡时,胡须会随着呼吸轻轻颤动,像春天里摇摆的蒲公英。”妈妈整理书桌时发现,那个曾经塞满漫画书的抽屉里,现在躺着一本写满批注的华文课本,扉页上稚嫩的笔迹写着:”谢谢sino-bus线上定制课程的熊猫老师教会我发现,原来华文不是可怕的怪物,而是藏在生活里的魔法。”

Contact Us WhatsApp:+8618165329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