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5月 2日 凌晨 1:17
窗外的雨淅淅沥沥,我又一次对着女儿的华文试卷叹气。小红花贴纸下,”望梅止渴” 的 “梅” 被画成了歪歪扭扭的 “每”,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像散落的拼图,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逻辑。

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辅导华文的崩溃时刻。作为新移民妈妈,我曾天真地以为孩子会像继承黑眼睛一样自然掌握华语,直到发现新加坡的华文课堂像孤岛 —— 除了每周三小时的语文课,孩子的世界被英文包围。更令人焦虑的是,她开始用 “Can I eat the ‘ 望梅止渴 ‘?” 这样的句子和我对话。
在新加坡,华文学习就像逆水行舟。学校里,数学公式用英文推导,科学实验用英文记录,连课间游戏都是英文童谣。回到家,孩子本能地用 “mummy” 呼唤我,却在听到 “妈妈” 时愣神。
当我翻开女儿的华文练习册,密密麻麻的近义词、反义词像密码本。老师要求背诵的成语接龙,在她笔下变成了 “鸡飞蛋打→打情骂俏→俏… 俏什么来着?” 的断句游戏。
我和先生都是 985 毕业,却在辅导 “的地得” 用法时面面相觑。新加坡华语特有的 “乐龄”、”巴刹” 等词汇,更让我们这些 “外来家长” 摸不着头脑。
一次偶然的Facebook浏览,让我发现了Sino-bus补习机构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预约了试听课,没想到这成了改变的起点。
当女儿在 ClassIn 的电子黑板上画出 “望梅止渴” 的漫画场景,老师用新加坡式的华语问她:”如果你是曹操,会用什么新加坡美食激励士兵?” 这个问题像钥匙,打开了孩子的表达欲。她兴奋地列举出 “辣椒螃蟹”” 海南鸡饭 “,最后用英文喊出:”I want to eat chilli crab!”老师顺势引导:” 那我们可以说 ‘ 望蟹止饿 ‘ 吗?” 笑声中,成语的含义自然扎根。
ClassIn的回放功能让我能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。有次看到老师在讲解 “组屋” 一词时,特意对比了新加坡和中国的住房政策,这种结合本地语境的教学方式,让我这个 “外来妈妈” 也受益匪浅。
三个月后,女儿的华文试卷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。作文《我的乐龄朋友》里,她用 “虽然李奶奶的华语带着福建口音,但她教我做的发粿比超市买的还香” 这样的句子,让我看到了语言背后的温度。更惊喜的是,她开始主动用华语和社区的老人聊天,这种改变比任何分数都珍贵。
华文学习不是冰冷的考试机器,而是连接文化根脉的桥梁。在Sino-bus补习机构,我看到的不仅是成绩的提升,更是孩子眼中对华文的重新点亮。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华文学习焦虑,不妨试试Sino-bus这个线上课堂 —— 它就像深夜里的一盏灯,照亮了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路。
Contact us WhatsApp:+8618165329059